首页 放生来源 佛学经文 佛法修行 佛经故事 放生功德 积德改命 放生流程 放生回向 放生的好

放生来源

代放生前念什么

来源:http://www.nuonuodan.cn 作者:参禅放生官网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要:《普贤菩萨行愿品》的第六愿是请转*轮,据记录,释迦牟尼佛正在人世刚成道时,是大梵天王和帝释天向佛陀请的法,因为佛法是很名贵的,所以非请莫说。第七愿是请佛住世,佛正在

一、放生品种的挑选

  什么是放生?放生便是救护那些被擒、被抓、将被宰杀、命在弥留的众生的命,将被捕捉的鱼、鸟等生类放之于山野或沼泽当中,使其没有受人宰割、烹食,便称之为“放生”。

  放生次要表现正在对性命尊严的保护,表现了恢弘慈善的救度精力。换言之,“放”的次要目标正在于“生”大概更好的“生”,那些本就并不是被擒、被抓、将被宰杀的物命,就不必要“放”!例如,抚玩鱼类,这一些鱼类很多是正在人工干预的前提下构成的物种,毫无田野糊口生涯本领,例如金鱼,完全是人工干预鲫鱼发生的只合适鱼缸糊口生涯的物命,放生便是杀生!前不久,我看到一名同建,欲放生鹦鹉,被我劝止。我市常常放生的另有巴西龟,红耳巴西龟(双耳邻近是赤色)是天下公认的生态杀手,已被天下环境保护组织列为100多个最具粉碎性的物种,多个国度已将其列为危险性外来入侵物种!中国还已将其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自然环境的粉碎难以估计。"巴西龟"团体繁殖力高,存活率高,寻食、劫掠食品本领强于任何中国外乡龟种.严重威胁外乡野生龟取近似物种的糊口生涯。所以巴西龟只会善心家庭收养,弗成放入江河湖泊,免得为害江湖。

  师兄们想想,有些人吃过抚玩鱼类吗?有些人吃过鹦鹉吗?有些人吃过巴西龟吗?对他们而言室内便是他们的生活的天国,田野便是他们的天堂,既然他们没有还不容易被人宰割、烹食,那末就让安稳生活在鱼缸里、鸟笼里、龟池里吧,为他们做了皈依就很好了。大熊猫、山君田野放归都要做个田野糊口生涯评价,我们为何这么自觉呢?

  不加挑选的放生植物,不适宜的放生环境,大概形成极度危险的生态灾难。特别是外来物种对当地环境的入侵,其大概形成的生态结果难以预料。国度曾在全国范围内封杀食人鲳,以避免其逃逸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所谓“慈祥多祸患,利便出下游”。慈祥要有聪慧,慈祥不可以负气斗狠。

  放生的终究目标是救济马上被杀的植物使它们重获自在欢愉生计。是以,放生要挑选恰当的时节,切忌反时节放生。若是不清楚植物的生活习惯,应立即查阅有关材料或向有关植物专家乞助,正在专家的指导下挑选合适某些植物放生的时节。

  请看一篇消息:烟台市莱山区看海宾馆旁的一个水库内漂浮着大批的逝世团鱼,还便是我们常说的鳖。团鱼巨细大部分类似,不像是野生的,还没听说这一带有谁在这个水库里养殖团鱼。虽然还有些人认为是水库被污染了,否则不容易倏忽发生大面积殒命的现象,但一名知情的市民泄漏,“团鱼事实是冻逝世的,如果野生团鱼就不轻易被冻逝世,这一些团鱼是被人放生到水库内的。这一些养殖的鳖皆是温开水的,两十来度以上能力长,而水库的水太凉了,一进去就完了。”再便是鳖它需求喘息,本来水库上皆结冻了,它基础喘不过气来。如果野生的它有窝,专门有喘息的窝。

  这一些飘浮在水面上的团鱼只是个中的一部分,也有良多逝世团鱼皆已沉到水底了,因为这一些逝世团鱼会危害水库水质,水库中间的单元筹算近期把逝世团鱼清理进来。

  近年来,市场出卖的团鱼大都是南边养殖的,正在寒冷的冬季,尤其是中国北方,不太可能田野生计,特别是团鱼有晒背的习惯,团鱼需要正在无人时爬到岸边或石头顶上晒背,防备身生霉菌,如果正在冰封的水域放生,寒冷和梗塞两大杀手,加重了团鱼的殒命。如斯放生,只是把团鱼由狼穴送到虎口,您说团鱼是戴德您呢仍是嗔恨您?倡议师兄们,最好能正在4-10月份放生团鱼,放生水域须有攀登地,不成放生四周有陡坡或陡岸的深水域。

  随心、随力、随缘放生最好,尽可能没有要让鱼贩子摸到放生纪律,没有论什么日子放生一样公垂竹帛。

  如法念诵放生仪轨极其重要,可以让自他一切万物真正获得长处。一定要授三皈依和念经名号(为它们种下佛法种子),尽量洒甘露水。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届《普贤菩萨行愿品》开示(妙峰法师)

  诵经关键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宁静下来,正在诵经时我们的心应只管没有要有邪念。汗青上有许多修学佛法的人把《普贤菩萨行愿品》作为日课天天读诵,诵持典范也是一种修行的要领,像各人熟悉的本焕老和尚天天就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十二遍以上。

代放生前念什么

  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的好事是很大的,此中“即得往生极乐天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照旧释教的人生观、天下观、财产观。全部众生都市有生有逝世的,每一个人都要面临临末的那一霎时,我们的身体将要四大分炊,地、水、火、风各回其位,将要向家眷亲人辞行。正在临命末时,不管您多有势力或是繁华、照旧很贫苦,全是一律平等,您拥有的统统物质财产都不会随您而往。我们这平生是随人缘而来,假如我们平生能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那末这类善业就会引诱我们往极乐天下,相反,我们就会跟着本身所制的业走向该往的天下,我们的回属是由本身的业力所决意的,还便是“万般皆不往,惟有业随身”。诵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便是为了我们集合清净的业,让这清净的业引诱我们往生极乐天下,往生极乐天下的目标是造诣无上佛道。

  正在《风雅广佛华严经》里,善财孺子四处参学善常识,共五十三参,参到了普贤菩萨这里,普贤菩萨就通知善财孺子和诸大菩萨,要进建、造诣诸佛如来殊胜好事,就必须建十种广大行愿。本日正在坐的列位来到场夏令营进建佛法,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 ,和这个事理是一样的,我们要掌握佛法,就要随梵学建,要想未来成佛,还能够由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入手。

  (两)

  《普贤菩萨行愿品》经题的全名是《慷慨广佛华严经进没有思议摆脱地步普贤菩萨行愿品》 ,“经”的寄义带有贯串、摄持的意义,佛经是佛正在没有同的场所、对没有同的人说的法。“华严 ” 是一种万德庄重的比方,指菩萨正在因地建六度万行来庄重他的法身,法身是每一个众生取佛一样同等的佛性,还便是我们性命的实体,以各种的行愿、好事庄重造诣的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相好。“慷慨广”是该部典范要表明的内正在,比方它的量是广、体是大,法身遍满法界而无相,正在虚空里有众生生计的星球是许多的,而我们的心是没有分开这个虚空的,学佛是要到达取之相应,终极获得摆脱。我们寻常讲的心念是依心而起的幻觉,它这没有是我们性命的究竟,可以说我们寻常对至心是没有一点的觉得取体验。普贤菩萨取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同称华严三圣,正在娑婆天下里,文殊菩萨取普贤菩萨帮手释迦牟尼佛来教养众生。“愿”便是一种抱负,“行”便是照着抱负往实践,普贤菩萨的行愿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们之所以要建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目标正在于要摆脱我们的性命,由三界循环中求得摆脱,要摆脱就必需成佛,要具有成佛的本领就要建十大行愿。行取愿必需相反相成、必没有可少,有行无愿,则没有标的目标;有愿无行,则只是空想。“没有思议摆脱地步”指每一个人皆有本身的地步,包含熟悉取教养,学佛的人所到达的目标还可以说是他的一个地步。由人、声闻、缘觉、菩萨到佛拥有没有同的地步,例如声闻乘的地步要比我们高许多,他没有再有懊恼、贪嗔痴取存亡的循环,已脱离了三界,但他无论他人;而菩萨摆脱之后没有容易安住那边,他晓得绝大多数众生还正在三界火宅里没有晓得危险,或正在遭遇煎熬,因而,他要扶助每位众生往晓得究竟,赶忙跳离火宅而没有受循环之苦。菩萨、罗汉皆晓得三界是如梦如幻,没有一点实正在可得,还没有什么可可怕,就像禅宗盛德讲的“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因而,他们皆没有再固执,菩萨更是对来娑婆天下没有觉得可怕,所以菩萨是没有思议摆脱的地步。

  什么是摆脱?四祖往见三祖时,请三祖为他摆脱,三祖问谁把您捆住了,四祖一想没人把我捆住,当下就开悟了。我们总觉得有苦恼正在纠缠着,当我们修学佛法以后往好好观查时,就会发觉它是了没有可得,苦恼来自于我们的固执,因为有我执就产生了悲欢离合等等感觉。实在,苦恼是无自性的,所以苦恼即菩提、存亡即涅槃,要摆脱便是要把我们的苦恼熟悉得明明白白,修行还便是一个熟悉的历程。《普贤菩萨行愿品》没有仅教我们摆脱存亡,并且要我们往赞助别人摆脱存亡。

  正在十大愿王里,一者礼敬诸佛,诸佛包含曩昔已修成的佛,像释迦牟尼佛就已灭度了;目前佛,像谢天谢地还没有灭度,正正在西方净土说法;将来佛,指的是一切众生。正在《法华经》里,有一名常不轻菩萨可以始终不懈地礼敬众生,对任何众生他皆不轻蔑,见到每一位众生皆顶礼并讲你们皆是将来的佛,常不轻菩萨经过那样的修行,心里得到了完全的净化,这位常不轻菩萨就是正在因地修行的释迦牟尼佛的一世。我们常人看到顺眼的人还无所谓,当看到厌烦的人苦恼就会生起,这取菩萨们的心就差得太远。今世社会人的情感比拟淡漠,邻人之间少有交往,人取人之间相处还很难和谐,为了好处大师只顾自身,因而,进修佛法将对我们的人生会大有益处。人取人之间该当相互尊敬,后代要对怙恃孝敬,同事取带领之间这一些干系皆要处理好。

  (三)

  昨天已讲了十大愿王的第一大愿,便是要我们正在修学佛法时要清净我们的身口意三业,经由过程礼敬三世诸佛,让我们的身心始终保持正在清净傍边,使我们本有的佛性得以显示出来。我们平居的心是染污的,无论是善念,照样恶念,全是一种染业,是一种轮转三界、流转六道的业。经由过程如许的办法,使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获得净化,让我们憬悟到本有的佛性。我们礼敬三世诸佛,特别是将来诸佛,由于正在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恭敬他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所谓没有如本人的人,别说往恭敬,能保证没有轻蔑、没有狂妄就没有错。由性命的实质看,众生是同等,十办法界众生全是同等的,没有尊贵、贫苦之分,是以,释教没有允许杀生,这与礼敬诸佛有一样的意义。我们把礼敬诸佛落实到我们生活傍边,便是要多恭敬他人、多包涵他人,要多开发本人的佛性,让我们的性命获得彻底地摆脱。

  第二大愿是夸奖如来,正在寺庙里作运动或诵经时,都要夸奖佛、菩萨的好事,这个好事由身口意上获得表现,好比称谢天谢地身金色。佛的相好是由无始劫以来一向建出的肃静,正在典范里,对三十二相是若何建出的都有阐明,好比佛的牙齿有四十颗,佛的舌头很长。由口业上讲,佛不说无意义的话,佛讲的每一句话都对人有益的。由意业上讲,佛的心是完全清净的,没有我们这么多邪念、妄图。佛圆满三种好事今后,剩下只有长处众生, ? 梵网经 ? 讲,释迦牟尼佛来此天下已有八千次,用各种分歧的体式格局来长处众生。常人最先学佛,可能对礼敬、赞叹佛菩萨不太经意,所堆集的好事还就少,当我们领会了内正在今后,就会以为所做的一切全是净化我们的身口意,是会聚三业的资粮。现代人都很我慢,经过礼敬、赞叹,能把这类习惯降伏下来。佛是没有这类喜好礼敬、赞叹的分离心,我们还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他人的礼敬取赞叹。

  第三大愿是广建扶养,这类扶养是不是要拿出许多的物品,而主如果法的扶养。往常我们看到许多信徒拿着鲜花、生果往扶养佛,要到达心的清净,我们就必须无所求,心量是广大无边的,扶养一尊佛的与此同时,我们要想到无量无边的诸佛。法的扶养包罗许多,听闻佛法今后,我们要如理思惟、法随法行,要长处众生,要代众生受苦。有些人会问能代他人的业吗?这要从发愿的心态转换进程来了解,他人的业大概替换免不了,而你本身的好事却得以增加。

  (四)

  诵经时没有要看标点,要坚持较匀称的节拍,诵经的结果没有在快慢,主假如我们的心有没有清净。第四大愿是后悔业障,世俗以为命运是没有可抗拒和转变的,释教讲业力、业果,由业因感下的果报,业因成熟后的业果是没法转变的,人跟人的差异很大,是因为每个人的因业没有一样,所以我们要由目下当今着手,掌握本人的三业。因果论是释教异常重要的观念,有几句话讲:“欲知宿世因,此生受者是;欲知下世果,此生干者是,”很好地说明白三世因果干系。气力最大的莫过业力,但业还是由心制的,每个动机城市带来一种业,业有善业取恶业,它是异常微细的。我们所面对的统统是曩昔已成熟的业所感的,但另有良多没有成熟的业,潜藏在我们的第八识里,是以必需要后悔。经过后悔,使业种子的缘产生转变,使重的果报减轻,或使一些果报没有再现前,就好像一颗稻种,假如割断它的水、肥等生产条件,它就发展没有出来。统统业由心生,要想后悔还得由根本上入手,由心上狠下功夫,建任何办法,还全是把心为清净下来,那样能力到达后悔的结果。业是没有形相的,只有功效作用,唯识宗对业果的干系讲得异常分明,大师无妨去看看这方面的文籍,如《成唯识论》、《摄大乘论》等,了解了因果,就了解了全部存亡循环。

  第五愿是随喜好事,当我们看到全部众生干的好事,我们都要随喜,而不必要正在心里生起妒忌。常人很妒忌他人,特别是正在同事、同窗之间,经常因为妒忌激发许许多多的冲突,乃至发作很多人世悲剧。所以,随喜好事很不轻易,这也要经由过程对佛法的进修,进步自身的熟悉取境地,经由过程修行,使我们的心里发作彻底地转变。

  (五)

  本日特殊放置这个工夫,把前四次没有讲完的部门,作一综合性的补讲。《普贤菩萨行愿品》的第六愿是请转*轮,据记录,释迦牟尼佛正在人世刚成道时,是大梵天王和帝释天向佛陀请的法,因为佛法是很名贵的,所以非请莫说。那时的人还没有了解请法,大梵天王和帝释天因寿命很长而了解请法的人缘,因为他们的启请,佛法得以正在人世传达。听闻佛法应有一个好的立场,详细的规定、仪轨正在《菩提道次序递次广论》里讲得很是分明,大家有爱好能够往进修有关书及录音带。总的是要以一个接受、没有冲突、放下过往的偏见的立场。“信为道源好事母”,修学佛法要从信上入手,信使我们走向对佛法的体证、体验,信的力气能够使我们打败疑虑、懒惰而得以真正地摆脱。每个人的知见皆良多,进修佛法就要放下自身的知见,往思惟、调查事物的本相。听闻佛法还要身心专注,使自身种下较强力气的种子。

  第七愿是请佛住世,佛正在灭度时一定要有些人请佛留住人间,佛灭度也是为了度化那些因轻易亲近佛而没有精进的众生,请佛住世能够进一步引申到对那些高僧盛德、善常识们,我们也要常常向他们请安、请他们多住人间。

  第八愿是常随梵学,佛法的传布是来处不易的,佛的好事大于须弥,我们要进建佛的伟大精力。正在典范里有许多中央,描写了佛陀正在因地建行时为法捐躯的事例,历史上也是有许多高僧盛德是这么做的,阐明剥骨为笔、刺血为墨不全是虚伪的。正在现代科技生长的本日,书写典范依旧有其好事,大师之后能够往试试抄经。

  第九愿是恒顺众生,经文里列举了全部性命形态的许多品种的众生。众生对等,皆有佛性,但由于我们对它不熟悉,致使我们迷惘、倒置、流转循环。实际,依托我们心正在流动的那些识,全是虚妄的,就像我们昨晚道其余场景取话语,无论是何等动人,但都不可得。诸佛如来到人间度众生,是随缘稳定无所停滞的,是很自由的;不像我们受着业力束厄局促,没有办法自由。各种众生全是一种化名,其外形、相貌、寿量、威仪、吃住等事相上不同全是很大的。建菩萨道便是随顺全部众生,令众生欢乐,即令诸佛如来欢乐,由于佛来人间是为了度众生,我们来扶助众生,便是替佛分忧,荷担如来家业,佛固然雀跃欢乐。马祖讲“即心即佛”,这个心并不是妄图、分其余心,反而是阿谁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阿谁心,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故,大悲心是因众生而起,因大悲而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等正觉。经文里对离开了众生就没有办发建行是讲得特别很是分明的,大乘佛法是正在利他傍边完成自利,但当我们还不具有度众生的前提时,有必要去静建,该住山的时间就住山。

  第十愿是普皆回向,对前九条所做的好事都要回向。回向先是回迷向悟,我们建学的目标是憬悟人生,我们要把建学的好事回迷向悟,把所做的统统善事回向本人开聪明。其二是回自向他,人普通是自私的,没有愿意把本人所做的好事回向为别人,这是没有明白好事的内在,好事回向的工具越多,好事就越大。当我们的好事回向为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心量还就会扩大到无量无边,我们的素心便是:“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这是建学佛法的一个善巧理念,全部建行便是回归自心的历程。还要回因向果,我们所建为因,按照我们心量巨细的水平,将会感到没有同的果,所以我们要把因回向到无上的佛道,才会成为圆满的果报,而没有要把拜佛的好事往恳求发家、保安康等上,心有所求,建的业纵然满了愿,那还是有漏福报,这类人天果报总会有用尽的时间,因而我们要把很小的因回向到无上的菩提正果。再便是回事向理,人人对理事之间是很难掌握的,我们布施了那些很坚苦的人,若是您掂记住今后的回报,那末这类果报便降入了有漏;相反,您资助完了就放下,一点都没有固执,就能够到达三轮体空。所以,我们在做统统好事时,要放下辨别、妄图、固执的各种事相,放下自我,而与空性的实相相应,理便是正本如斯的原理,无所得是人生天下的正本面目。

  对《普贤菩萨行愿品》的讲授就到这里,真正须要的是人人正在往常生活中去体验。

  讲堂发问

  问:我们入手下手进修佛法,应当迟早读什么样的典范?

  答:这是普遍的一些问题,有些人说早上没有可以读此经、晚上没有可以读那经,实际这没有是如许的,佛法是没有受时空限定的。起头读经最好是读原经,如《普贤菩萨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药师经》、《法华经》等,对读没有懂的典范,也要多多地读,要信赖三宝的加持力气,慢慢地就会明确些。我们念的时分尽管念,而没有要离别,自身的力气没有够,就会获得法的加持,长此以往,我们的聪慧将会增添。我本人没有什么文化,只读完小学5 年级,13岁参加劳动,16岁往荷戈,转业后就出了家。我极度戴德三宝,由于当初落发时,我深感自身没有认识繁体字,更没有懂经意,当时碰到的善常识又少,就向佛菩萨那边往哀求,无数各处往念佛、持咒,而没有问念的成果,的确获得了许多的感触感染,我深知佛法是实在没有虚的。大师的机遇很好,没有唯一很高的常识,并且另有前提亲近善常识,一定会在读佛经的时分有更大的受益。现阶段,有关典范的注解较多,滥竽充数的现象许多,有些文章读后更让人疑惑,对初学者难以分辨,这类分辨才能来自于对原经的进修。所以,大师应读原始的典范,什么典范都行,看自身对哪些典范爱好。

  问:法师您本人是不是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您对一门深入和广学博闻是若何看待的?

  答:《大乘起信论》讲,会有一类众生以佛的典范而得开悟,会有一类众生以菩萨的论典而得开悟,会有一类众生以广闻而得开悟。这说明每个人是应当一门深入,照旧广学博闻,那就是不一定的,比方六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就开悟了,这要各随人缘。我入手下手是较多专一持“往生咒”,曾得到过很大的受用,对 ? 普贤菩萨行愿品 ? ,我专一地诵过几年,正在福建办培训班的时分,我请求学员每天晚上歇息前都要诵《普贤菩萨行愿品》。

  问:网上问只念“谢天谢地”,不读典范可不可以?

  答:自然能够,问题是太难了,别小视“南无谢天谢地”这六个字。另外皆不必要,只一句“南无谢天谢地”就够了,这话最早是莲池巨匠讲的,他当时拿着一个木鱼正在田间路上念经号,身后就会随着下雨,拥有如许的地步。所以一句“南无谢天谢地”,如没有最上上的善根,专念下去是很难做得到,如许的现象太多了,很多人嫌费事,认为念经简朴。是以,只念“谢天谢地”是能够的,关键是自身可否恒久地坚持下去,并达降临命末时,一心不乱。普通修学净土的,还应读诵一些典范。

  问:人的性命形态有六道,为何只有正在人性才气修行乐成?

  答:若是对狗讲佛法,比如说您要它发菩提心,您要它醒悟人生,它恐怕是不懂的,就更别说它会建行了。至于典范里讲那些大菩萨会去天堂、饿鬼、畜牲道度化众生,那就是他们有能够契机的境地,并不是我们这一些凡夫所能做获得的。有关这方面的讲授,大师能够由《菩提道次序递次广论》的暇满人生部门获得具体的内容。

  问:法师屡次提到《菩提道次序递次广论》,我是由听一样平常法师讲的《菩提道次序递次广论》录音带后,受到了很大的法益,请法师可否先容一放学佛的道次序递次?

  答:《菩提道次序递次广论》是复兴躲传释教的宗喀巴巨匠所著的建学显、密两乘配合的道次序递次,他把道次序递次分为下士道、中士道取上士道,之前也有一个道前根蒂根基。正在没有接纳佛法之前,道前根蒂根基教您若何进门,每个道次序递次皆极度明确,观点还极度清楚,如理如量地告知了我们若何一步一步地建学。这本书是法尊法师正在往躲地留学后,把它翻译成华文,原本法尊法师是要宏扬这部论,但被文革为延误了。台湾一样平常法师对这部论进行了解说,他第一次来大陆是我请的,我听说过他的录音带,我不只本人学,还四处讲过广论、略论的一些粗心,并组织过一些法师之间的钻研。这部论确实是极度的好,但有些人有些过火,以为汉传释教入门没有根蒂根基、次序递次不敷显明,必必要学道次序递次。实际,汉传释教还许对进修佛法的次序递次比菩提道次序递次也有更清楚、更微细的处所,问题是两者之间有一个差异,有的人更爱好《菩提道次序递次广论》。汉传释教的一个特点是先明理,然后因理起行、因理摄行。躲传释教最先是不讲缘起性空、众生对等这一些理论的,依止善常识时,要有严厉的端正,建到末了才讲道理,那样下手比拟简单,由于常人难以一会儿明确那些高妙的理论,由事相上往明确比拟简单。全部《菩提道次序递次广论》讲的便是缘起性空,统统次序递次是沿着清净的缘起往建,末了正在中观正见里告知您缘起是空性的,统统是无所得的等等。我想大家有人缘,无妨往读一读,这部论的中文体裁,既不论是古体裁,还不论是当代体裁,也许读起来有些艰巨。

  此次对《普贤菩萨行愿品》的串讲就到此,感谢人人!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放生来源 | 佛学经文 | 佛法修行 | 佛经故事 | 放生功德文 | 积德改命 | 放生流程 | 放生回向 | 放生的好处

Copyright 2019-2030 参禅放生 放生功德_放生的福报_放生的功德有哪些_参禅放生官网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