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放生来源 佛学经文 佛法修行 佛经故事 放生功德 积德改命 放生流程 放生回向 放生的好

放生来源

捕捞代放生鱼的果报

来源:http://www.nuonuodan.cn 作者:参禅放生官网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要:可以说,永明延寿六十九首山居诗中,几近满是禅宗思惟的表现,禅建生活的写照,禅建境地的描写。第10首正在描写了自身“热眠纸帐茅堂密,稳坐蒲团石面平”的禅建生活后说:“只

释教在线徐州讯 2019年9月4日下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上海民盟书画院副院长、上海书画院画师张智栋老师慕名来徐州兴化寺参访。

徐州市释教协会会长、兴化寺住持果光法师热情接待了张智栋师长教师,并正在绘画艺术层面进行了商量和交换,正在兴化寺书画创作室,张智栋师长教师即兴挥毫泼墨,留下弥勒佛佳构画像加入徐州释教协会举行的庆贺开国七十周年暨第二届中国释教书画艺术作品展,展示了画家非凡的艺术修养和成就。果光法师为张智栋师长教师题写“笑忆人生”。人人正在交换中充斥法喜,殊胜圆满。

张智栋老师从前卒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是拥有深厚油画功底的中国实力派国画家。20年间苦心求索于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艺术创作,现在他正在创作108幅弥勒佛画像,并请全国高僧盛德题词,完成后将在全国巡展。(文、图:江苏省徐州市释教协会)

永明延寿大家思惟研讨:永明延寿禅建思惟境界的诗证——试以《永明山居诗》为中间 (吴正荣)

  永明延寿禅建思想境界的诗证

  ——试以《永明山居诗》为中间

  作者:吴正荣

  《宋僧传》载永明延寿“雅好诗道”,这是唐宋时期很多禅师们的遍及禅风。他们作歌吟诗,不同于普通墨客,或为功名,或为诗道,只是悟道见真,有口莫非而触眼生气希望,到处般若,顺手牵羊的借象立意。永明延寿亦然,他山居深隐,修行一世,歌吟平生,却只是“依山偶得还源旨,拂石闲题特别诗。”(1首)[1]“禅后无妨敷六义,只图歌出野情面”。(20首)“吟经缓傍芙蕖岸,得偈闲书薜荔墙。”(57首)“拂石闲题”,“闲书薜荔墙”,大有寒山拾得遗风。不知道有若干创作随汗青的烟云消散了,后人搜集录下的,不过是断简残篇,所剩无几。今金陵刻经处刊刻的《永明山居诗》总计六十九首,虽只是一斑,还可略窥全豹。

  以诗证史,是二十世纪国粹大家陈寅恪老师立竿见影的创用,我们还可移来以诗证心。以中国传统诗教理论“诗言志”的看法来看,诗歌便是人发本至心的意象。《易经·系辞》上说:圣人因“言没有尽意”而“立象以尽意”。故而由象契进,是能够神会其意,掌控到一个人实在的思惟和心迹的,永明延寿的诗歌还没有破例。我们选取他创作的诗歌这一角度,旨在于揭露出他多少被后人轻忽了的,却又是实在的另一面,以期更全面地理解永明延寿。

捕捞代放生鱼的果报

  一、奉持禅宗 恩怨分明

  永明延寿“为高眼宗嫡嗣,属于禅宗,所以他自称‘心宗’”。[2]这是不争的事实。他曾往天台山参礼高眼宗两祖德韶禅师,“一见而深器之,密授玄旨。”并许之“另日大兴佛事”。[3]高眼宗正在宋初名噪一时,是取永明延寿的鼎力发扬分不开的。他住永明寺(今杭州净慈寺)十五年,度门生一千七百多人,“开宝七年进天台山度约万余人”。[4]

  永明延寿的借机接引学人,也是极典范的禅门家风,他上堂开示:“雪窦这里,迅瀑千寻,不断纤粟。奇岩万仞,无存身处。汝等诸人,向什么处发展?”僧问:“雪窦一径,若何履践?”他说:“步步冷华结,言言完全冰。”有僧问:“若何是永明妙旨?”他说:“更添香著。”僧说:“谢师指导。”他说“且喜没谈判。”僧星期,他又说:“听与一偈: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日照光亮生,风来海浪起。”有些人问:“学人暂正在永明,为什么不容易永明家风?”他说:“不容易处会与。”问:“不容易处若何会?”他说:“牛胎生象子,碧海起尘世。”有些人问:“成佛成祖,亦出不得不。六趣轮回,亦出不得不。未审出什么处不得不?”他说:“出汝问处不得不。”有些人问:“教中道,统统诸佛及诸佛法,皆今后经出,若何是此经?”他说:“长时转不断,非义亦非声。”有些人问:“若何受持?”他说:“若欲受持者,应须着眼听。”有些人问:“若何是大圆镜?”他说:“破砂盆。”[5]机锋禅语,直指人心,迫人性断,神乎其神。

  永明延寿倾平生血汗撰写了《宗镜录》,针对事先禅人轻蔑教理,流于空疏的弊风,以华严思惟,分析禅宗大义,“举同心专心为宗,照万法如镜。”(自序)。又撰写《万善同归集》,论述以心为本,万善同归之理。他曾正在天柱山单独禅建入定达九十多天;连小鸟正在衣服上筑巢还不知道。他临终之时,“焚香告众,跏跌而寂。”[6]他曾有偈:“孤猿叫降中岩月,野客吟残午夜灯。此境此时谁满意?白云深处坐禅僧。”[7]

  纵观他的这一些行藏,尽管他平生力倡禅净双建,被后人推为净宗六祖,但他禅建的思惟和行持,贯串平生。禅建的境地,已臻人性至境,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而这在他的诗歌里,更是一挥而就,到处都可找到充实左证。比方第七首:

  事多荣枯莫持论,惟有禅宗理可尊。

  似讷始平划分路,如愚方塞是非门。

  刳肠只求生灵智,剖舌多因强言语。

  争似息机高卧客,年来年往道长存。

  这首诗针对时人的迷惑争辩,旗帜光鲜地指出了惟有禅宗之理才是可尊祟推行的,疏导人们“事多荣枯莫持论”,没有要把光阴糜费正在争辩上,要“似讷”才可以弥平划分之心,“如愚”才可以塞断心肠的谁是谁非生起。与其诤讼,没有如息机挂起,长干无事的高卧客。还只有“息机高卧”这类顿歇狂心,息却妄缘,任运自然的禅宗建法,才可“年来年往道长存。”很有六祖慧能重复疏导人们没有要只顾争来吵往,主要的是往“自悟建行”的味道[8]。理奉禅宗的思惟,可谓是刚强光鲜的,没有刊之论的。第10首正在描写了自身“热眠纸帐茅堂密,稳坐蒲团石面平”的禅建生活后说:“只有此途为上策,更无余事可闭情。”第33首说:“万象历来一径通,但缘划分便器材。”这一些诗语,皆无没有全是奉持禅宗,刚强禅行的禅宗思惟的表达。

  作者不但如许奉持和建行,更以自身的禅建实践亲自体悟考证,第38首说:“松阴疎冷罩豪门,静见吾宗已绝伦。

  驱得万途回理窟,更无一事出心源。”

  诗中显明可见作者称禅宗为“吾宗”,这类发自至心的认同,是建立在“静见”这一禅建所进入的地步中体悟亲证所得,故而自然而然地发出了“吾宗已绝伦”的深深赞美。这也进一步表了然作者对禅宗的立场。“驱得万途回理窟,更无一事出心源”两句,更表了然作者证得空性,万法尽在自心,心不为物转的地步。

  65首“棲真地步太玄乡,静见吾宗弗成量。”更是明白隧道出了是正在禅建的静定中,进入了“棲真地步太玄乡”而亲证到“吾宗”的“弗成量”,那就是没法言说,有口道不得不的崇高高贵奇异。

  两、禅宗思惟 到处可见

  禅宗的思惟,已构成了永明延寿诗歌中光鲜的主旋律,贯串始终,频频盘旋。可以说,永明延寿六十九首山居诗中,几近满是禅宗思惟的表现,禅建生活的写照,禅建境地的描写。此中特别是高眼宗的思惟是很明显的。高眼宗成派较晚,集成了各家思惟,永明延寿又是高眼宗传人,自然会在诗歌这类下意识的心语中体露无余。

  1.大道由心,以空度缘

  禅宗由来夸大的便是“即心是佛,是心作佛。”六祖慧能夸大自性有三身佛, “此三身佛,由自性上生。”[9]所以,特别夸大没有要外建觅佛,佛只向心内求,而且把是否深信这一点作为是否上根利智,是否可教授最上乘法的前提。[10]“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坛经·宗宝本》)“道本无建。”“无意即道。”“身心本来是道者,道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源没有有。”[11]这类思想在永明延寿的诗歌中是到处直言道出。

  如31首就说:“大道不从心外得……

  好景尽回余控制,岂劳艰险访瀛洲。”

  16首说:“一心包尽天地内,莫把闲文更襟怀。”

  38首:“驱得万途回理窟,更无一事出心源。”

  36首:“只于心上标空界,萧骚疏竹扫冷烟。”

  27首:“投足烟峦养病躯,驰求终是用工夫。”

  29首:“直教似月临千界,还遣如空度万缘。”

  这里已明确地暗示心已含万法,万法唯心,一心包尽天地。大道没有是心外求得的,故没有必千难万苦向外访仙求道,向外驰求也是许多事用工,没有合道本无建的思惟。只要心空没有染,“只于心上标空界”,便可“还遣如空度万缘”,自然成道了。

  2.无念为宗,无建而建

  无念为宗,道没有用建,这是由六祖起就当下直示了的,六祖正在《坛经》中明确提出“立无念为宗”,没有用“百物没有思,念尽除却”,只要“于统统境上没有染,名为无念。”没必要再“离境起念”,他说“看心看净”地作时间,皆是“障道人缘”[12]“人间若建道,统统尽无妨。”[13]由马祖道一的“道没有用建,但莫污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做作,无黑白,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14]到大珠慧海的“无意可以用,无道可建。”直至本宗高眼宗的“统统依旧,便为无事人”。“佛便是无事人”。[15]永明延寿皆正在他的诗歌里表述了自身的深切体会。

  如22首:“且停许多事莫矜誇,寥寂门中有道华。”

  42首:“忽你故意成大患,坦然无事却齐功。”

  58首:“免寻云水更参禅,故意用途还应错。”

  69首:“莫言去住闭度量,云本无心水自清。”

  9首:“最好静中无一事,翛然唯得道芽长。”

  25首:“学道不如忘有念,修身争是了无生。”

  26首:“滚滚一点无依处,举足方知尽道场。”

  22首:“惟有卧云尘外客,清心寡欲老烟霞。”

  4首:“寂寂虚怀无一念,任从苍藓没行迹。”

  他否认了建身之建,以为那这没有是“了无生”之法。明确指出“故意用途还应错。”由于“云本无意。”由于人生无处没有道场,举足尽是,所以,道没有用建,“免寻云水,”只要“无一事”,“且停许多事”,“忘有念”,“无一念”,“坦然无事”,就好了,这便是建,没有建而建。但这是念念无有断续中的无念,这没有是念尽,这没有是听任,反而是“念念没有住”,“统统法上无住”,“于统统境上没有染”[16]的无念,在他的诗歌表述中便是“寂寂虚怀”中的“无一念”,“免寻云水”后“更参禅”的无念,“静中无一事”中的“道芽”,“寥寂门中”的“道华”。如此这般“坦然无事”的无念无建,便可“却齐功”,“道芽长”了。这是典范的禅宗建行论。

  3.直下顿超,到处般若

  《坛经》的思惟,常常正在永明延寿的诗歌中,得到了开门见山的表达。如24首“道直岂教容鬼魅,理平唯只使魔忧”。正在第60首中更形象地表达出以任运随缘,建正在自然的方法,建得这类平直之心的思惟:“水磨涧石平如镜,春引岩藤直似弦”。正在《坛经》里,六祖慧能是颠三倒四地夸大了这类直下顿超的思惟,他正在为大众说的《无相颂》中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建禅?”[17]“心险佛众生,同等众生佛”。[18]“一念若平,即众生自佛”。“平直等于弥勒”[19]“心行平直是德”。[20]夸大“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一行三昧的建法,即是“于统统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21]

  永明延寿的“道直”便是行直心,“理平”便是心平。心行平直即表现了《坛经》中确当下直了直下的顿超思惟。正在25首中永明延寿更是直接道出:“三祗功业犹难及,谁信尘劳直下明”。三大阿僧祗劫的渐建功业是难以成道的,只有正在尘劳确当下直了,于念中无念,明心见性,才是基础大道。这类顿超秘诀,小根器的人是难以相信的,只有悟后证道的人,才会有深切的体验,所以作者这里用了“谁信”如许的语气。正在62首中,作者苏醒地认识到“万般老是涉人缘”,更无犹豫地透露表现“一志直教齐大道”。正在“人缘”上是缘起,就会“万般”源源,骚动不止。只有正在“平直”上顿超,才是性空,能力“齐大道”。故同心专心直进,再无困惑。

  直了尘劳,尘根摆脱,万缘空度,心转法华,此时,万法皆是自心的历历顿现,色心不贰,物我一体,理事圆融,道便无处不正在,般若无处这不是。永明正在诗歌中,还清楚地描写了高眼宗的这类思惟。如:

  “非吾独了西来意,竹祖桐孙尽进玄”。(61首)

  “冷烟冷月真吾侣,瘦竹苍松是我曹”。(34首)

  “佛门莫说无知己,满目松萝是我俦”。(24首)

  松枝藤萝,竹桐烟月,皆无没有能了道,无没有管是良知;皆知祖师西来意,皆能了道进玄境。禅人作诗,非为诗作诗,所以,这没有管是简朴的文学艺术描写,反而是悟道后高眼宗所夸大的那种空有没有贰,永明延寿度师德韶曾说的那种“通玄峰顶,没有管是人世。心外没法,满目青山”[22]的体证描写。正在这类空寂没有染的心情中,空而没有空,万物历历映现,心物一体。所以,“禅罢吟来无一事”时,自会有“远山驱景进茅轩”。(43首)隐迹深山却是“疏林没有遣闲人到”,而体悟到的“密意”自会“多应夜月知。”(35首)哪怕是日常生活中自然住运的“策杖偶来林下坐”,还会有“鸟声相和唱圆音”。(6首)“支颐独坐经窗下,一片云闲进户来”。(5首)“冷影半疎霜后树,秋声千点雨中禅”。(55首)典范的如“吟里有声皆实相,定中无境没有虚玄”。(29首)更是将彻悟后的无没有般若,尽是法身的体证,展示无遗,可见作者的心性光阴,挥洒自如。禅建地步,实正在没有虚。

  三、禅境清清,禅建到处

  正在日常生活中,易如反掌间,人性会没法掩盖地下意识表露出来,我们完全可以轻易地正在永明延寿的诗歌中,发明这类魂魄的写照,人性的表露。我们会发明他禅境清清的人性地步,禅悦怡怡的人生摆脱,禅建到处的人文生活。

  先来看下面一组诗歌:

  万境闲来情淡淡,群嚣息后思微微。(44首)

  镇日虚怀无一事,金瓶秋水石炉香。(65首)

  索然身外无余物,云满山前水满瓶。(50首)

  莫言去住闭度量,云本无心水自清。(69首)

  花明小砌和春月,松暗前轩带雨秋。(19首)

  景像自开还自合,怡然何须更忘忧。(19首)

  “群嚣息”,“万境闲”,“虚怀无一事”,“身外无余物”,阐明他已证得空性,客尘已扫,狂心已歇,并且已经是“竞日”,“索然”的没有退田地。然而,这类空没有全是顽空死寂,是心灵摆脱束厄局促,顿除骚动后的空灵,是顿悟素心后的一物很多,统统皆真的妙有,真如实相,没有生没有灭,没有增没有减的“满”正在。所以,看瓶,瓶中水满。看山,山前云满。而作者已识见了本人的去粗取精,云本是无意,水本是自清,既没有用外建往觅,还没有用费神是往是住地关乎度量。并且自立心识的“情淡淡”,“思微微”中,万象幽幽森罗,此境历历明白,“花明小砌和春月,松暗前轩带雨秋”。然而又“景像自开还自合”,统统随缘任运,万法皆没有离自性,自没有用特地往“忘忧”。

  正在这类禅境中,作者自然流露的是人性欣欣然的禅悦,再看如下一组诗歌:

  惟有卧云尘外客,无忧无虑老烟霞。(22首)

  茅茨舍宇偏偏牢固,粪扫衣裳最自在。(47首)

  任运腾腾无所依,闲游长坐性怡怡。(35首)

  男耕女织真棲处,何用运营别路歧。(46首)

  强笑低颜何忽忽,忘机尽虑自怡怡。(54首)

  身心闲后思怡然,缅想难忘契道言。(43首)

  得趣了然无所虑,任缘整天送斜晖。(39首)

  首先,这类禅悦是“忘机尽虑”后的“无忧无虑”,“无所依”。“身心闲后”心灵的“回归真棲处”。尘根摆脱,心已无污染,不为境转的轻松自由,平稳安闲。

  其次,这类禅悦是性命本真的顿现,人性灼烁的显现,所以说是自性的“自怡怡”,一种“怡然”。

  永明延寿正在诗歌中提出了“怡然”这一人性的禅悦状况,并从多方面描写了自身体验到的这类人性境地。能够说这是作者提出的一种人生的审美境地。也是人类逾越时空,配合渴盼的人性境地。这类境地的存正在,是一种挣脱了忧悲苦恼的安稳适意,幸福美满。这类境地的到达,没必要向外驰求,没必要依靠外正在前提,没必要搏命获得占领更多的物质,或知足或抑止更大的愿望,并且它却是离我们那样近,那样可得可取。这无疑能够为阴郁冷硬的人生一缕暖和的人性毫光。

  正因为享用到了这类禅悦,正在永明延寿这里,禅建已不再是手腕,还不再另设目标,自己便是一种生活,一种人生的生计方法。再看下面一组诗歌:

  意地已扔尘事业,心坎唯种稻根株。(27首)

  一生初志已酬之,度量怡然寂有回。(18首)

  野蔬随分堪充口,石室依稀可庇身。(66首)

  只此清闲何所得,蔬食冷寝度年年。(23首)

  有山有水更何忧,满足能令万事休。(31首)

  幽棲岂可事枉然,昼讽莲经夜坐禅。(29首)

  灯暗竹堂行道夜,烟昏石窟坐禅时。(46首)

  热眠纸帐茅堂密,稳坐蒲团石面平。(10首)

  何如幽谷一遗人,宴坐经行不累身。(30首)

  松萝闲锁一身孤,履道安禅是密谟。(17首)

  在这儿,作者已甩掉了凡间的功名富贵,过着简到极限,孤独清寂的生活。首先,这不是当代价值与向里的悲观避世。人生的终极目标是无忧无虑,幸运安泰,那种依靠向外寻求猎与物质条件的最大占据,还未必能到达这一目标,而安泰就在当下,能够由道上直趋目标,那又何须好高骛远,向外驰求呢?终生初志已酬,身心利养可降到极限,有山有水了,另有何可忧的?野蔬随分能充口,石室依稀可庇身。其次,最孔殷,最庞大的问题是寻觅心灵的安置,性命的回宿。所以,他豹隐隐迹,孤独肃然,常年宴坐,昼讽夜行,为的是“种稻”(道)“履道”,终极“怡然”“寂有回”,实现超出人性那漆黑缭乱的愿望层面,升华到安好光亮的审美层面。

  四、浮生如梦,至心求道

  性命的实情究竟是什么?生活的价值究竟是现象的自己照样尚有意义?人生究竟也有没有一种更抱负的状况?这是古今充满了焦灼的人类中,那些性命尤其敏感的人的幸免疑心,它幸免鼓励一部分人由性命的现象上深思入手,寻觅一种要领,穿透这类疑心,实现性命的超出。可以说,永明延寿已穿透了这类疑心,寻觅到了要领,实现了超出。那是对实际天下,人生状况苏醒而深刻的熟悉,由而至心求道,过禅建生活,并获得了“怡然”这一性命境地。

  首先,永明延寿已苏醒而深刻地熟悉到了实际天下和人类性命的本相。其诗中频频道出了这点。

  豪贵由他纵胜遊,多欢终是复多愁。(47首)

  使气争权事可悲,金貂繡毂尽何之。(46首)

  轮蹄碌碌什么时候歇,辗尽尘凡为阿谁。(28首)

  一言欲寄休回顾回头,尘路现在事正忙。(51首)

  人终其一生的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即使是豪贵的多欢,究竟照旧忧更多。而这一些全是可悲的“斗气争权”招致的,即使是享尽“金貂繡毂”的名贵又若何呢?请看下面:

  数晨荣枯暴风过,千载荣枯掣电飞。(67首)

  雄雄使气争权路,岌岌新墳占野坡。(49首)

  红尘无凭唯道外,荣枯瞬息尽消磨。(62首)

  高才宏略气凌云,世上虚名梦里身。(48首)

  万般唯道最堪依,一瞬荣枯万古悲。(54首)

  候门梦过岁月促,禅室玄棲气息长。(53首)

  谰言、候门、乃至朝代,这一些功名富贵,养尊处优,显赫势力,还不外如“风过”、“电飞”,荣枯瞬息,如梦虚幻的,因此深感红尘的无凭无依,人生的气息奄奄。天下的这类本相,人生的这类暴虐,会使人心寒焦灼,还会使人苏醒抉别。

  其次,永明延寿由对实际人生的深思中,已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并坚如磐石,那是道。

  早向豪门思息意,莫于凡间自沈机。

  最要身安成大道,免教他后始知非。(67首)

  休夸凤诏千年贵,难敌禅扉半日闲。(52首)

  一志直教齐大道,万般老是涉人缘。(60首)

  他自我警告,要“息意”,不必要“自沈机”,红尘豪门全是靠不住的,不全是人生的凭依和归宿。“万般唯道最堪依”,只有“禅室玄棲气息长”。所以他铭心镂骨,孜孜以求的便是学道求道得道,最要的是“身安齐大道”,同心专心求的是“直教齐大道”。正在永明延寿的人生寻求中,如果说“怡然”是他的得道,性命地步的审美实现。那末“齐大道”便是他的求道,性命地步的审美抱负。而学道,种道履道,养道,全是他的辛勤耕耘,勤建不辍的审美寻求。他浸润于道中,已无任何可引诱滋扰的了,“千年凤诏”还“难敌禅扉半日闲”。他“意地已扔尘事业,内心唯种稻(道)根株”。(27首)他深知“寥寂门中有道华”。(22首)他只求“最好静中无一事”,“翛然唯得道芽长”。(9首)他明白人生“争似息机高卧客,年来年往道长存”。(7首),他精晓“举足方知是道场”,(26首)“学道不如忘有念”(25首)他明白“大道不由心外得”(31首)他平生已如《道德经》上说的是“孔德之容,惟道是由”了。

  故而,他的求道,是别开生面的至心之求,是性命的完整皈依,是别无所求的人生纯洁。

  樵夫钓客虽闲散,未必真棲与我同。(22首)

  堪笑前人非我意,居山多是躲强秦。(30首)

  谁人会我高棲意,门掩空庭思寥寂。(32首)

  前人隐居要末便是“躲强秦”,逃躲残酷残酷的实际,要末便是暂作樵夫钓客的善价而沽。作者明确地表现,这一些皆未必“与我同”,“非我意”,跟自身的真隐真建的“真棲”,有素质的不一样。“我”的“高棲”是“真棲”,为的是“思寥寂”,“道长存”。所以,“我”已“旷然不被兴亡坠,豁你难教宠辱惊”。(10首)同心专心只是“抱拙藏锋过老年,高名何须指先哲”。(36首)只图“尘沙劫尽清风正在,何假浮名上古碑”。(35首)唯道是由,唯道是建,唯道是求,“只有此途为上策,更无余事可闭情”。(10首)故而,隐逸禅建,就成了他人生异常地道的生活。

  避难无图藏姓名,万重山后葺茅亭。(40首)

  松萝闲锁一身孤,履道安禅是密谟。(17首)

  爬山虽然有谢安志,避难渐无慧远名。(69首)

  独行独坐任自然,幽隐难逢世网牵。

  虚幻已知休更续,蹄轮应不到山前。(60首)

  宴坐石岩樵径尽,姓名应不到人世。(59首)

  任何浮名实利皆不求了,避难深隐,“独行独坐”,只是“住自然”,为的是“履道安禅”。

  经过以上大略的巡礼,我们已能够看得出永明延寿释教思惟取建持的重心所在照样禅。他禅建的轨迹,可简明清楚地画出:遁隐→禅建→履道→怡然。他满身心肠投入禅建孜孜以求的是“履道安禅”,并终究证悟获得了“怡然”的人生境地。

  至于他一生力倡禅净双建,万善同归,一身兼念经,持咒,建忏等众行,那就是时期成长的一定,正如日本学者忽滑谷快天所说:“禅道烂熟时期之代表者,永明延寿正为其一。寿唱导祖佛同诠,禅教同等,调和法相、三论、华严、晒台,以融合于禅。持律清严,行道念经,持密咒,欣往生,有统统佛法集于一身之现观。寿以华严乘为毕竟圆妙之教,以绝待灵心笼括统统圣经往。其理高远,其论雄壮,以调和综合为其特征,诸宗习合之所以发端还。”[23]任何事物,正在它的烂熟时期,城市发生近似畅通领悟综合的代表。与此同时永明延寿还是针对事先“或有滥参禅门不得不旨者,相承不相信即心即佛之言,判为是教乘所说,未得幽玄”[24]的时期势毛病,而不忍禅门颓势,力求以悲心为所欲为,以轻易秘诀普摄三根,救度众生。更说明白他融通诸宗,万法同心专心的超迈聪慧和辽阔胸怀,和救世的积极态度和责任心。至于后代的各得其所,流入公允,那又黑白巨匠所能包揽的了。

  解释:

  [1]见南京金陵刻经处发行《永明山居诗》,下引同,只注出第几首。

  [2]《中国净土宗通史》,第430页,陈扬炯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 [4] [6]见〔宋〕《景德传灯录》。

  [5][7]见《五灯会元》卷十。

  [8]《坛经》(敦煌本),第13节。

  [9]同上,第20节。

  [10]同上,第27、28、31节。

  [11]《景德传灯录·本净传》。

  [12]《坛经》(敦煌本),第17、18节。

  [13]同上,第35节。

  [14]《景德传灯录·马祖语录》。

  [15]《禅林僧宝传·文益传》。

  [16]《坛经》(敦煌本),第17节。

  [17]《坛经·疑问三》(宗宝本)。

  [18]《坛经》(敦煌本)51节。

  [19]同上,34节。

  [20][21]《坛经·疑问三》(宗宝本)。

  [22]《景德传灯录·德韶传》。

  [23]《中国禅学思想史》,第372页。〔日〕忽滑谷快天著,朱谦之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4]同上,第378页。

  (作者:吴正荣,云南玉溪师院中文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在校访问学者)


参考资料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放生来源 | 佛学经文 | 佛法修行 | 佛经故事 | 放生功德文 | 积德改命 | 放生流程 | 放生回向 | 放生的好处

Copyright 2019-2030 参禅放生 放生功德_放生的福报_放生的功德有哪些_参禅放生官网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电脑版 | 移动版